青春榜样·软件学院优秀毕业生风采(三)|莫旺如何从英语小白成长为国际项目骨干
大家好,我是来自软件学院NIIT3073班的莫旺。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校友,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与一点点心得。时光飞逝,回首这些年来走过的路,我更加坚定:正是当年选择了软件学院、选择了“自我提升”这条路,才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,站在了国际项目的舞台上。
![]()
一、从英语小白到外企沟通无障碍——自学改变命运
我大学期间的英语基础其实并不算好,也曾对英文邮件、电话会议感到头疼。但我始终相信:“语言只是工具,能学会一门编程语言,就一定能学会英语。”
于是,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听写一句TED演讲、每周精听一段技术讲座的计划。从最初“硬着头皮听不懂”,到后来能够参与外企技术讨论、独立完成英语项目文档,我用了三年时间,也打开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。正是因为英语能力的提升,我后来才能顺利进入海外项目,并成为技术交流中的中坚力量。
如果你现在还觉得英语难,那正是你需要开始改变的时候。相信我,这个过程值得。
二、深耕行业,积累价值——从国内六年技术打磨,到海外项目核心
毕业后我进入了国内某知名通信设备公司,在运营商领域扎根了六年。这六年里,我经历了从技术助理到项目核心工程师的转变,参与了多个海外运营商平台的建设与优化。
运营商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,涉及协议栈、资源调度、大数据分析等多个技术方向。而正是软件学院的基础训练和项目思维,帮助我在初入职场时就拥有“全栈意识”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这段时间的技术沉淀,不仅让我在团队中获得信任,也为我后续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因为懂得行业痛点,又能从系统架构上给出落地方案,我被选派到海外支持大型运营商项目。
三、保持更新,持续精进——技术永远在路上
在软件行业,停止学习就等于退出。即使工作多年,我仍然保持每天浏览GitHub、订阅技术博客的习惯。从Java到Python、从Shell脚本到Go语言,我始终紧跟业界发展,保持技术的“温度”。特别是在出海后,接触到更多国际化的技术框架与工程实践,这更激励我保持“学习型工程师”的状态。我常对自己说:“我们做的不是代码,而是承载数百万用户体验的系统。” 这种责任感也让我不断提升自我,挑战更高目标。
现在,我已在海外某GTA公司担任技术骨干,继续在运营商软件解决方案领域深耕。每一个项目的上线、每一次系统的稳定运行,都是对我曾经付出的最好回报。
四、寄语学弟学妹:选择软件,不止是就业的保障,更是改变命运的钥匙
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报考软件学院,那我想告诉你:这个行业的门槛不是特别高,但它对人的要求非常高——它需要你持续学习、保持好奇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但只要你肯投入,它就能给你丰厚的回报——不仅是收入、是平台,更是一种自由掌握人生走向的能力。
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,也不是最幸运的那一批人。但我相信“选择正确赛道,脚踏实地走下去”,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高峰。软件学院给予我的,不只是代码能力,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、一种面向未来的眼光。如果你愿意,这里也可以成为你成长和改变的起点。欢迎你选择软件学院。未来的软件世界,也许就等着你来改变!
文章来源:莫旺
一审:吴芳
二审:谢小星
三审:辛绪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