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榜样·软件学院优秀毕业生风采(二)|左建兵从校园代码小白到社区电商技术掌舵人
大家好,我是左建兵,来自软件学院NIIT2044班。今天能以校友的身份和大家聊聊我的成长故事,既感慨又荣幸。回望从校园到职场的二十年,我深深体会到:选择软件行业,就是选择了一条用技术改变生活、用坚持定义人生的道路。而软件学院赋予我的,正是踏上这条路的勇气与底气。
一、从“课堂项目”到“千万用户系统”——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实战
大学时的我不算“学霸”,甚至第一次做课程设计时,连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都写得漏洞百出。但我总记得老师说的:“写代码不是完成作业,而是锻炼解决问题的逻辑。” 于是我逼着自己泡实验室,把课本上的理论拆解成可落地的功能,把同学眼中“麻烦”的小组项目当成“模拟职场”——从需求分析到代码调试,从文档撰写到团队分工,每一步都较真到底。
这段校园里的“实战思维”,在我入职兴盛优选后帮了大忙。社区电商的核心是“极致效率”,从订单系统到仓储调度,每一行代码都关系着千万家庭的生鲜配送时效。刚入职时,我负责优化用户下单链路,面对高峰期每秒数千次的请求压力,我想起大学时调试并发程序的经历——先拆解问题、再搭建模型、最后逐个突破。最终用三个月时间将系统响应速度提升40%,那次成功让我明白:校园里的每一次“较真”,都是未来职场的“底气”。
二、在“烟火气”里做技术——从功能实现到价值创造
兴盛优选扎根社区,服务的是千万普通家庭的“菜篮子”,这让我的技术之路多了一份“烟火气”。刚转型做技术负责人时,我遇到过一个棘手问题:偏远地区用户经常因网络波动导致下单失败。技术上可以用复杂的重试机制解决,但对老年用户来说,“操作简单”比“技术先进”更重要。这时我想起软件学院老师强调的“用户思维”——技术不是炫技,而是解决真实问题。我们最终用“离线缓存+轻量化交互”方案,让方言地区的爷爷奶奶也能顺畅下单。看着后台数据里“失败率下降90%”的数字,我突然懂了:好的技术不止于“能实现”,更在于“被需要”。这几年,我带着团队从搭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到开发智能选品算法,从优化配送路径到保障数据安全,每一个项目都紧扣“让社区生活更便利”的目标。正是这种“技术落地到生活”的成就感,让我在行业里越扎越深。
三、保持“空杯心态”——在快速迭代中领跑
社区电商是个高速发展的赛道,技术架构一年一个样。从最初的单体架构到现在的微服务集群,从传统数据库到分布式存储,我始终提醒自己:“资历不是资本,学习力才是。” 即使现在带队,我依然坚持每天抽1小时看技术文档,周末参加行业沙龙,甚至会向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请教新兴框架。记得有次做直播系统,需要快速接入实时流处理技术,这对我来说是全新领域。我抱着“学生心态”跟着文档啃、向同行请教,和团队一起熬夜测试,最终实现了百万级用户同时在线的稳定支持。那次经历让我更加确信:软件行业没有“终点”,只有“新起点”,停止学习才是真正的落后。
四、寄语学弟学妹:技术的价值,在于让你有能力“定义自己的人生”
如果问我为什么推荐软件学院,我想说:这个行业最珍贵的不是“好就业”,而是它给了普通人“靠努力逆袭”的公平机会。你不必天生聪明,但必须愿意沉下心打磨技术;你不必害怕起点低,因为每一次解决问题都是成长的阶梯。我刚毕业时也只是个写代码的程序员,但软件学院教会我的“逻辑思维”“用户意识”和“终身学习”的习惯,让我能在行业浪潮中不断进阶。现在的我,能带着团队搭建服务千万用户的系统,能在技术决策中掌握话语权,这种“靠自己赢得尊重”的感觉,就是最好的回报。
学弟学妹们,选择软件学院,你选择的不仅是一个专业,更是一种“用技术改变世界”的可能。未来的社区电商、人工智能、元宇宙……无数赛道等着你们去探索。只要你敢开始、肯坚持,终有一天,你也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,说一句:“我的成长,我定义。”欢迎加入软件学院,未来的技术世界,期待你们的身影!
![]()
文章来源:左建兵
一审:吴芳
二审:谢小星
三审:辛绪坤